相信不少摄友都会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突然进入了一个创作瓶颈期,拍摄的照片总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和突破。
明明技术日益纯熟,作品却总在重复的怪圈里打转。当对创作环境过度熟悉或是长期依赖固定参数模板时,画面就难免陷入程式化的循环。今天让我们共同探寻限制创作高度的六个关键维度。
思想深度的穿透
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如果自身的思想层次不够锐利和深刻,缺乏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即使遇到那些不凡的场景也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不要说捕捉下来了。
这一点在纪实类摄影中问题较为明显,不少作品要么浮光掠影地记录表象,要么一味沉溺于苦难叙事,却忽视了人性在逆境中绽放的光芒,久而久之也就变得视觉疲劳,其作品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触动人心。
真正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思维深度的显影。成熟的创作者当如手术刀般切入事件内核,将背后启示、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通过画面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方能经得起时光淘洗。
阅历厚度的积淀
阅历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见识。一位阅历丰富的摄影师,能够更准确地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将其转化为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摄影作品。
人生阅历的积累对摄影水平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很多摄友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拍摄风格和思维框架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导致作品既缺乏新意也缺乏深度。
这时就需要多出去走走转转,和不同的摄友进行交流切磋,通过接触不同的人、事、物,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边界,这会慢慢的影响到摄影作品的质感和表现力。
需要注意的是,影友交流时要避免人前吹捧人后鄙视的做法。一种人总认为自己拍的好,其他人拍的都太一般了。而另一种人截然相反,总否定自己拍的不如意,看谁拍的都比自己好。
交流时要多发问,对方作品好在哪?当时怎么构思的?用什么方法拍的?缺点在哪?怎么造成的?还能不能改进?这才是有意义的交流。
游历的广度
游历、阅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游历可以为摄影师提供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环境、文化、风土人情的机会,而阅历则帮助摄影师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这些体验,从而在作品中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
如果没有见识过不同地方的美好山水、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摄影师很难快速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寻找亮点,更难在作品中准确地表达和传递所见神韵。
通过游历,摄影师亲眼目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人文差异,这些亲身体验将激发摄影师的创作灵感,为其作品注入更多的生动与真实。
审美的高度
审美是指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这个素养如同灯塔,指引着创作的方向。一位审美高级的摄影师,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中筛选出最具美感的元素,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说的通俗些,先要能判断得出好坏、香臭、美丑才是第一步。审美修养不行,技术越好拍的作品越恶俗,虽然有人说只要自己开心,可以不必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别人都说差又能真正不在乎吗?只剩下无意义的抬杠了。
审美的提升并不仅仅是多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知道艺术是相通的,审美的提升是一个多元化、跨领域的过程。
提升之道在于打破艺术门类的壁垒:绘画的构图与色彩、建筑的几何韵律、甚至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都在拓展我们对美的认知边界,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度,建议建立跨领域审美视野,使我们的审美眼光变得更加宽广和深邃。
在任何视觉创作领域,决定成就的下限都是技术,而决定成就上限的都是审美。
拍摄技术的娴熟度
如果在拍摄时手忙脚乱,无法快速的思考出拍摄所需的光圈、快门等各项参数,那么极有可能等你调好设置之后已经错失美好的瞬间,让美景从眼前溜走。
就像做数学题,看到第一眼解它需要的各种公式和步骤就已经在脑子里构思完毕。同样遇到什么场景什么光线,应该用什么模式和参数去拍也要烂熟于心。
很多摄友平时只是简单的调试光圈、快门、感光度进行拍摄,对其他参数却浅尝辄止,不去学习、思考每项参数背后的原理和逻辑,也不了解相机内的功能设置可以为拍摄提供怎样的帮助。相机内价值上万元的高阶功能可不要让它闲置,经常一边看说明书一边测试是个好办法。
例如,对于HDR、包围曝光、对焦包围、间隔拍摄等各种技术,虽然相对难一点,但却无必实用。因此均需要娴熟掌握,将这些技术内化为肌肉记忆,面对瞬息万变的光影现场,才能从容调度各项参数来为自己服务。
学习摄影不仅是学习构图、拍摄技巧,掌握每项参数的搭配和相机的功能使用原理都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对相机各项参数、功能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才能在第一时间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和主题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后期处理的能力
后期处理在摄影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摄影的后期处理与前期准备、拍摄阶段一样重要,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摄影创作过程。
不要把后期当做是对摄影的亵渎,而坚持直出从不后期。相机本身就是电子设备,直出的片子也是由它出厂时预设的算法优化过的,谁见过拍出来的照片跟人类肉眼看到的是一摸一样?
后期不是平面设计,优秀的后期不是粉饰瑕疵,而是让前期构思完美显影。不仅可以补救前期错留的问题,还能够对原始照片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如果一个摄影师在后期处理上不够用心或者技术不够熟练,那么其作品很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后期处理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其更加完美和出色。
看完以上六点,不知各位有没有找到打破摄影瓶颈的方向。摄影技术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一点点积累的过程,希望各位摄友在摄影提升之路不要过于焦虑,慢慢坚持,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打破瓶颈,迈向更高的摄影境界。